劉克襄推薦淡蘭古道 壯遊平台人生第一堂課
淡蘭古道有豐富人文遺跡,作家劉克襄認為是一條在地又國際、守舊又創生、復古又前瞻的步道。他以家燕父母教導幼燕為例,形容淡蘭古道扮演青年的人生第一堂課。
淡蘭古道包括官道、民道、茶道,分有北、中、南三大路徑,全程長約200公里,是見證北台灣重要文化與自然地景的百年山徑,已經升級為長距離健行步道「淡蘭國家級綠道」。
新北市府今天邀請知名生態旅遊專欄作家劉克襄、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等人,分享淡蘭古道北路的經驗與期許,並舉辦「淡蘭古道北路」新書發表記者會。現場並透過圖像紀錄師李佳依同步記錄,呈現新書特色。
劉克襄表示,淡蘭古道是一條在地又國際的路線,除人文歷史遺跡,也發生許多歷史事件,從西班牙統治台灣以來,是宗教、軍事、商業、西方旅行家探勘的路線。
1860年台灣開埠之後,約150年前有9位旅行家跟傳教士來到台灣,規劃不同旅遊台灣的路線,與多年前的旅行者走在同樣的路途上,感受百年時光的流轉,開啟台灣遊歷的另一種想像。
這些異國旅行者沿著官道、山路、水路,在台灣西岸旅行。同時,古道也是守舊與創生的路線,擁有古蹟群且吸引年輕人回鄉打拚,修復古道。
劉克襄認為,旅遊記錄中,福爾摩沙島上有親和的農村景象、也有原始的自然風光,這些文字與圖片交織成百年前的台灣樣貌。淡蘭古道也是復古又前瞻的古道,擁有里山精神讓在地居民與自然生態結合的生活聚落,且擁有鐵道與便利的交通,可以朝生態旅遊的方向前進。
劉克襄說,每年3月初有許多家燕從南亞飛到台灣,在北台灣與新北市老街騎樓築巢,第一批的雛燕最近成長,家燕爸媽會將雛燕帶到安全地方餵食,也讓幼鳥看著父母如何飛翔與覓食,這是家燕的人生第一堂課。
曾獲得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的劉克襄,以其漫遊小鎮風光的經驗,與在場嘉賓對談在地自然與人文。他說,淡蘭古道北路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,現在北台灣的孩子面對淡蘭古道北路、中路、南路,就是人生學習的第一堂課,是野外見習的場域及壯遊的平台。
千里步道協會結合地方政府合力推動淡蘭百年山徑,執行長周聖心希望大家一起守護北台灣第一條長途步道的好山好水。
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則盼望大家透過手作步道,探究與理解百年耐用的秘密。尤其,步道沿線人口老化,透過民眾參與修復古道,才能夠讓這條古道延續下去,提高區域內社會參與,漸漸地讓人口回流,加上慢工出細活的節奏,才會有生命力。
市長侯友宜則表示,淡蘭古道見證北台灣百年歷史,北路在2018年底修復完畢。希望大家多前往充滿感情的淡蘭古道體驗動植物生態、小鎮故事,也希望將保有記憶與文化的經驗,一代傳一代。
侯友宜表示,這本書除了採精裝發行外,更特別的是用彩繪方式將古道、聚落、產業及生態詳細描繪,是一本可以代代相傳的好書,讓子孫永遠記得歷史軌跡。
他說,今年會繼續依著古徑痕跡,修復淡蘭古道中路及南路。讓全長200公里的淡蘭古道恢復舊貌,相信必定會成為一條「朝聖之道」。
觀旅局表示,《淡蘭古道[北路]》是展開淡蘭古道之旅的必備參考書,裡面清楚介紹北路人文歷史、小鎮故事、動植物生態、推薦路線及手作步道等。(報導:黃旭昇)1080517